找准“关切题”答好“民生卷”
索 引 号 | CJS029/2024-000063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昌吉市司法局 | 发文日期 | 2024-11-20 11:09:57 |
名 称 | 找准“关切题”答好“民生卷” | ||
文 号 | 主 题 词 | ||
来 源 | 昌吉市司法局 |
找准“关切题”答好“民生卷”
今年以来,昌吉市聚焦人民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的法治领域突出问题,推动实施了10件“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涵盖了执法、司法、普法等方面。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闭环落实,确保项目如期完成并取得实效,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
“和合昌吉”法务中心功能迭代升级
2024年“和合昌吉”法务中心在原有“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人民信访受理中心、司法调解中心、行政争议调解中心”五大中心基础上,创新探索成立了“法治营商服务中心”,设立企业法治体检、执法监督、行政复议、昌吉州(市)平安法治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培育基地等,形成了“六大中心”和劳动争议诉调对接、“盖碗茶”调解室等八大特色调解室有效聚合。截至目前,共接待来访群众18460人次,其中法律咨询9382人次;受理矛盾纠纷7939件,调处化解5173件。
家事法庭巧解家事“千千结”
创建“石榴花”家事法庭和“石榴花”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室,组建以家事法官为核心、司法辅助人员为依托、家事调解员为辅助的专业化团队。主动延伸司法服务,建立心理辅导干预、家事调查、诉前调解、社会关护、案后回访等制度机制,拓展工作平台,加强巡回审判,使妇女儿童权益得到更加有效保障。制定《“和合昌吉”促推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的实施方案》,推动形成家事纠纷诉源治理共治格局,与派出所、司法所建立“庭所对接”机制,强化与行政、司法、社区等社会各方的协调配合,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不断丰富调解方式、创新工作载体,妥善处理好家事案件,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今年以来,审理婚姻家庭继续类案件869件,发出人身保护令15份、关爱未成年人提示书65份。以家事法庭为核心,家事调解员为辅助化解化解纠纷126件,心理辅导干预12件,案后回访105件,巡回审判案件17件,与派出所、司法所、社区联动化解矛盾80余件。
“诉前调解+赋强公证”多元解纷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耕诉源治理和执源治理,从“预防、化解、疏减”靶向发力,开出“诉执共治”良方,引入公证参与多元解纷体系,推行“诉前调解+赋强公证”解纷新模式,将矛盾纠纷有效化解于诉前,为当事人纠纷提供“最优解”。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大幅降低了诉讼增量,节约了审判资源,实现矛盾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诉前调解+赋强公证”模式运行以来,办理赋强公证854件,调解协议已到履行期限718件。
农民工安“薪”无忧
深入实施农民工安“薪”无忧工程,以工程建设领域等欠薪易发多发行业企业为重点,对劳动用工和工资发放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畅通群众反映渠道,通过国网欠薪平台、12345政务服务热线、“吉事通”政务服务平台等多种方式受理举报投诉,多方收集欠薪隐患。推行行政司法联动机制,提供常态化免费法律援助,邀请律师协调引导当事人及时达成支付协议,进行司法确认,缩短了劳动者维权周期、节省了维权成本。及时向社会公布重大欠薪违法行为,依法打击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今年以来,接办各类平台反映欠薪线索5510条,办结5375条,化解551人361.95万元农民工工资。
“你点我检”护航食品安全
把食品抽检的主动权交到百姓手中,采取发布调查问卷、开展面对面访谈等多种方式,组织群众线上线下积极点选。聚焦群众自点的食品种类、最关心的经营场所,在校园、商超、养老机构、旅游景区开展蔬菜、粮油、肉类等群众关注度高的食品监督抽检,织密“舌尖上的安全”防护网。今年以来,开展“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5次,监督抽检生姜、菠菜、食用油、粽子、咸鸭蛋等产品10批次,快速检测17批次,出动执法人员42批次现场宣传及全程监督。10批次检验结果均合格,并在政府官方网站向社会公布。同时,利用昌吉市新闻、新疆质量安全、昌吉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抖音号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构建起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食品安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严打肉类产品违法犯罪
加大养殖环节监督检查,对全市规模化养殖场从布局设置、消毒设施设备配备、防疫制度落实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屠宰和无害化处理环节监督检查,严把入场查验关,严格执行动物入场查验登记、待宰巡查等制度,做好“十项制度五项记录”、肉品品质检验及“瘦肉精”自检报告等工作。开展畜产品监督抽样,切实保障肉类产品质量安全。今年以来,出动执法人员170人次,监督检查养殖场45家、屠宰场3家,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任务130批次,开展“瘦肉精”检测2077份,抽查结果全部为阴性。
不动产“带押过户”便民利企
实施不动产二手房“带押过户”交易,明确了“带押过户”的办理流程、业务标准和申请材料,不动产登记大厅13个“一窗受理”窗口均可办理不动产“带押过户”业务。已抵押的不动产办理转移登记时,不动产抵押注销登记、转移登记、新抵押权登记等业务实现同步办理,全面实现登记、贷款、放款及还款无缝衔接。业务办理时限由原来9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办结,大大节省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有效降低了二手房交易成本,为群众提供了更安全、放心、省钱的二手房交易服务。截至目前,不动产登记中心已办理不动产“带押过户”业务65件。
“法援护苗”守望成长
创新工作机制,多形式开展“法援护苗”行动,实现未成年人“应援尽援”,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全覆盖。开展“法在我身边”“同上一堂法治课”等活动,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意识。依托法律援助中心、16个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设立的36个法律援助工作站,方便未成年人就近法律援助咨询、法律援助申请。对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案件,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优先办理。开通绿色通道服务,对享受低保待遇、特困供养待遇,或因家庭暴力、虐待、遗弃主张权利申请法律援助的未成年人,免予经济困难审查,直接给予法律援助。2024年以来,办理涉及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54件,提供免费法律咨询305人次,切实维护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法治文艺巡演沁润心田
创新普法形式,通过法治文艺巡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组织“张岩一家亲”爱心团队的普法志愿者深入全市16个乡镇街道开展法治文化下基层暨法治文艺巡演活动,为群众送上丰富的“普法盛宴”。志愿者们把法治元素融入到群众喜爱的文化艺术形式中,表演腰鼓舞《法治之歌》、音乐快板《与法同行》、歌伴舞《最美普法志愿者》、诗朗诵《宪法的颜色》等节目,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宪法、民法典、防电诈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熏陶,寓教于乐,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法治获得感。截至目前,组织开展法治文艺巡演活动40余场次。
“一窗通办”便捷为民
全面推进公安服务“一窗通办”改革,立足“多元需求一站供给、全量服务一步到位”理念,将原先车驾管、出入境管理、户籍等分散的专业窗口整合升级,实现车驾管、交通违法处理、户政、出入境等3类68项公安审批业务“一窗通办”,以“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为主要模式,为群众提供“到一个服务窗口、办成一揽子事”的“一站服务”。同时,依托新疆公安微警务、交管12123平台,推进公安政务服务线上“一网通办”,全力引导和帮助群众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为群众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今年以来,通过“一窗通办”办理业务5.4万余笔,其中户政业务6100余笔,交管业务3.7万余笔,出入境业务1.2万余笔。
推进法治为民办实事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今后,昌吉市将更好地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着力用法治解决群众身边的一件件“头等大事”“关键小事”,进一步提升法治建设工作质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