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太红火了!快来围观这场“文化盛宴”
索 引 号 | CJS014/2023-000035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昌吉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 发文日期 | 2023-02-06 15:49:16 |
名 称 | 太太太红火了!快来围观这场“文化盛宴” | ||
文 号 | 主 题 词 | 围观 | |
来 源 | 昌吉市零距离 |
社火闹春迎元宵,欢天喜地庆佳节。今天在昌吉市举办的2023年元宵节社火表演巡游活动上,来自昌吉市乡镇、街道的8支社火代表队的5000余人,欢聚一堂,扭秧歌、耍社火,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疆社火”的魅力。同时,现场各族群众观看演出、品民俗。
今天上午,在吉瑞祥影剧院门前,伴随着喧天锣鼓声,数千名穿着节日盛装的各族群众舞龙舞狮、抬花轿、划旱船,欢乐地扭起秧歌,大家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威风锣鼓是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流行在民间广场,以打击乐器合奏,由于它击奏多姿,威武雄壮,所以俗称为“威风锣鼓”。榆树沟镇表演威风锣鼓已有多年历史,现已形成了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表演项目。
榆树沟镇社火代表队演员 俞永琴:
“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幸福。今天,我们热热闹闹耍社火,和和美美过元宵节,大家的热情特别高,我希望今后的日子也像今天的社火一样一直红火下去。”
三工镇社火代表队最大的亮点是舞狮队和红旗方队,舞狮队由民间杂耍艺人带领30名大学生、中学生组成,红旗方队由100多名村民组成,飘扬的红旗如似火的年华,一条条舞动的巨龙,寓意着未来美好生活的长长久久、蒸蒸日上。47岁的柳凤萍,参加社火已经有十五个年头了,作为社火表演中的“老戏骨”,她见证了昌吉社火走向繁荣的变化过程。
三工镇社火代表队演员 柳凤萍:
“我在村上耍社火很多年了,社火不仅展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还可以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北京南路街道、建国路街道社火代表队彩绣纷飞、金龙舞动、雄狮翻滚,划旱船、赶毛驴,福禄寿喜财五福聚全,锣鼓声、喝彩声、欢笑声汇成一片,活动现场气氛热烈。
北京南路街道社火代表队演员 赵启学:
“如今社区文体活动多样,我们要舞出风采,提升精气神,欢度幸福年。”
轻盈欢快的秧歌、诙谐逗人的“唐僧师徒”,以及舞龙、耍棍、梅花桩上高台舞狮等节目轮番上演。在这些传统社火表演基础上,还加入了汉服表演、吉祥物互动等精彩纷呈的节目,让传统社火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昌吉市民 王舒灏:
“每一个节目都很精彩,尤其是“西游记”和一些舞龙、舞狮的节目活灵活现,一下就被带入到了节日的热闹气氛里,非常激动。”
阿勒泰游客 张正华:
“我第一次来这边走亲戚,听说今天有社火,就过来看一下,看到社火队伍喜笑颜开、意气风发,年味十足,今天在昌吉过了一个愉快元宵节。”
地方社火“闹”出致富梦想
“迎春花儿展新颜,乡村振兴促发展。”二六工镇社火代表队把群众的吉祥与欢乐、丰收与憧憬,都融进美丽的花儿舞蹈中,火红的花扇、舞动的蛟龙和狮子、俏皮的小丑,展现出昌盛吉祥的美丽模样,表现了当地广大农牧民在新时代的感召下,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和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的喜悦心情。
回族小伙马杰是社火表演方队回族花儿舞蹈演员之一,现如今过上了小康生活,难掩喜悦之情,伴随着美妙的乐曲,他激情跳舞,用歌舞赞美家乡。
二六工镇社火代表队演员 马杰:
“现在住上了安居房,用上了天然气,家里养了70多头牛,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现在的日子过得非常好,所以我们就出来扭一扭、跳一跳、晒一晒我们幸福的好生活,祝愿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二六工镇是以回族聚居为主的乡镇,素有非遗传承“花儿之乡”的美誉,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之乡”。近年来,该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突出“城边、区边、路边”的三边优势,着力打造“五园一基地”特色产业品牌,因地制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二六工镇十二份村党支部书记 秦磊:
“在现场,能感受到群众非常开心,他们的幸福就是我们努力工作的不竭动力。在2023年初,我们要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调优种植业结构,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稳步促进农牧民增收,使大家腰包更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大西渠镇充分发挥优势,组建龙狮队、绸子队、锣鼓队、扇子队、西瓜队5支表演队伍,其中,龙河村西瓜队是大西渠镇特色方阵,由80人组成,将龙河西瓜制作成模型进行展示,编排成舞蹈,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也寓意今年的龙河西瓜能够丰产丰收。
大西渠镇龙河村党总支书记 冯金强:
“今天的社火把我们龙河村的西瓜产业做一个广泛的宣传,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祝我们龙河村的西瓜产业就像我们的西瓜瓤一样红红火火,农牧民的日子蒸蒸日上。”
特色社火“融”出幸福生活
看,阿什里乡社火代表队正在以粗狂豪迈的鼓点节奏、刚劲奔放的舞姿,展示阿什里乡文明、进步、健康、繁荣的精神面貌,奏响了各族人民豪情满怀全面建设新牧区的华彩乐章。胡阿根村村民加尼别克·赛力克是社火表演方队中弹奏冬不拉娴熟的一名演员,他用阿肯弹唱的方式歌唱牧区定居新生活。
阿什里乡社火代表队演员 加尼别克·赛力克:
“今天是元宵节,我们在这里唱一唱、跳一跳,弹起我们的冬不拉,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祝愿我们的牧民生活越来越美好!”
甘肃游客 李媛:
“第一次见到这么有民族特色的社火表演,非常兴奋,节奏很欢快,气氛很热烈,年味很浓,希望昌吉越来越美丽,以后还会带着家人、亲朋来昌吉旅游。”
阿什里乡是自治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其社火代表队是8支队伍中唯一一个来自牧区的队伍,他们将传统秧歌社火舞龙、舞狮与哈萨克族舞蹈加尔加尔、冬不拉弹奏融为一体,300名农牧民踏着欢快的节拍,手舞花扇,敲起威风锣鼓,模仿加尔加尔“走、跑、跳”等姿态闪亮登场,表现出了各民族群众共度元宵佳节、共叙民族团结情谊的喜悦心情。
阿什里乡社火代表队演员 巴哈尔古丽:
“我今天特别开心,我们哈萨克舞蹈和我们的社会活动融合到一起,哈萨克文化和社会文化融合到一起,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今天我们也把最好的表演呈现给了大家。”
据了解,昌吉市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是联系南北、贯通东西的文化十字路口,中原文化、草原文化、西域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昌吉社火就是典型代表。目前,昌吉市的社火表演已有近40年的历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昌吉市委、市人民政府每年元宵节都以竞赛的形式开展社火表演,每到正月十五便呈现出万人空巷看社火的热闹景象,使社火成为昌吉市品牌传统节庆活动。
昌吉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陈丽华:
“昌吉社火是新疆社火的典型代表,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影响力大,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昌吉市春节期间重要的民俗活动。我们通过各族群众自发闹社火这一融合各民族文化的传统形式来庆祝元宵佳节,不仅展示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更是引领了各族群众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现了昌吉市各族干部群众在新的—年里万象更新的精神面貌。”(昌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成石麟 赵黎声 胡晓丽 叶飞 殷雪娟 冯国峰 梁宏涛 马玉娇 于雪 王博 闫曦 闫雯 通讯员 佘未来)(图片提供 昌吉市融媒体中心 梁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