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深入推进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打造便民利企新高地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聚焦国务院、自治区关于深入推进“跨省通办”工作任务目标,进一步推动建立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机制,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集跨区域咨询、收件和结果送达为一体的高效便捷服务。今年以来,昌吉州以致力打造“昌吉政务服务通办圈”为目标,积极开展异地通办服务改革探索和创新实践,发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支撑作用,通过外引内联,统筹州、县市(园区)形成通办联动服务,推动试行“跨域通办”业务新路径、新方法,逐步增强与周边区域通办合作,扩大疆内外跨区域联办通办服务覆盖范围,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异地通办,不断提升跨区域政务服务水平,以务实举措促进昌吉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建立异地通办联动机制,多方协同提升“跨域通办”服务能力
01加强通办协作
聚焦企业和群众普遍关切的异地高频事项,围绕医疗、养老、住房、就业、社保、户籍、税务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异地办事需求,进一步拓展“跨域通办”范围和深度。通过建立7县市“州内通办”工作机制,打破同层级政务服务区域、部门限制,以高效协同、服务同频、事项同标为基础,拓宽政务服务异地办理供给渠道,重塑政务服务“州内通办”一体化格局,优化再造通办服务流程,强化业务协同,促进县域之间通办业务条块联通和横向联动。通过在各县市(园区)线下服务大厅设立“跨省通办”专窗,线上在政务服务网开设“跨省通办”专栏,采用“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的服务模式,推动“跨域通办”,以实现企业和群众高频办理事项跨县(市)可办为出发点,建立互认互信机制,以县市间“跨域通办”最小服务单元助力实现“州内通办”“疆内通办”最大公约数。截至目前,全州共计发布“跨省通办”事项779项,“疆内通办”事项261项,“州内通办”事项960项,今年以来,全州累计办理“跨省通办”事项达60863件,“疆内通办”事项达26596件。
02加强“多地联办、 兵地通办”
积极推动我州奇台县与福建省福州市、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连云港市海州区、山东省阳信县、宁夏盐池县、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等地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协议,推动实现200个事项异地申报、属地审批、就近取证,并积极围绕“肉牛企业发展一件事”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开展“肉牛一链跨域通办”。同时,充分利用石玛兵地融合发展契机,推动玛纳斯县与石河子市签订了《石玛两地兵地通办合作协议》,实现石玛两地64项政务服务事项异地办理,多维度、立体式促进昌吉州与多省市“跨域通办”深度融合服务,为企业和群众异地办理提供便利。
03推动“乌昌通办”
以推进乌鲁木齐、昌吉州政务服务都市圈建设,打通两地异地企业和群众办事堵点难点为目标,签订乌昌两地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框架协议,通过建立两地代收代办工作机制,明确异地申请条件、申报方式、受理模式、审核程序、办理时限、发证方式等业务规则,通过在线传输文件、视频互动、信息交流、办件反馈等办理方式,提升政务服务“跨域通办”便捷度,解决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难题,有效促进了乌昌区域协同发展和政务服务能力共同提升。截至目前,共计发布“乌昌通办”事项82项,继今年4月开启两地通办服务以来,各类服务办件量达7500余件。
二、深耕“医疗惠民”“警务便民”暖心田,多措并举跑出“异地通办”加速度
01坚持便民高效
聚焦医保经办堵点难点问题,不断深化服务流程再造,丰富办事渠道,持续推进医保电子凭证申领、城乡居民参保登记、异地就医结算备案、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生育保险待遇核定与支付等8个医保高频政务服务事项 “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今年以来,办理跨省异地就医备案登记人员共计7873人次,其中,办理异地安置类236人次、异地长期居住类4872人次、常驻异地工作类278人次,转外就医类53人次、临时跨省外出类2407人次。门诊跨省联网结算定点医药机构达到344家,直接结算累计88.66万人次,直接结算率达到96.77%,医保基金支出15.32亿元,激活医保电子凭证76.98万人,激活率67.65 %,使用率达到32.87%。有效解决了昌吉州参保人员前期“垫资”后期“跑腿”的问题。
02优化服务方式
进一步深化户政管理、交管业务等高频领域通办服务,以户口迁移需求为切入点,群众只需到迁入地派出所申请即可异地办理,“跨域通办”事项由迁入地和迁出地公安机关通过公安系统平台实现内部自动流转,既减少群众多次往返跑动,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打破地域阻隔,实现群众办理户口迁移就近办、就地办,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今年以来,全州共办理“跨省通办”户口迁移类业务1478件,开具户籍类证明(跨省通办)2218件,全国异地证办理7992笔。同时,依托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和“交管12123”APP,为广大交通参与者提供6大类52项互联网公安交管服务,累计引导注册用户达78.9万余人,办理各类业务34.2万余件,互联网预约14.3余万人/次,受理网上申请临时号牌2.2万余件,发放检验标志电子凭证4万余次,办理异地分科目考试2567人次,推行跨省异地检验和小型非营运客车二手车交易登记“路省通办”,为8.22多万名省外车主异地检车,2.1万多名车主跨省异地申领免检合格标志,实现“一次登记查验”,让办事群众少跑腿。
三、构建“公积金”“社保”多维度服务网,创新服务为“多地联办”注入新动能
建立昌吉州公积金业务“收受分离”工作模式,设置“跨省通办”服务窗口专区,实现“一窗通办”,配备专职人员,提供业务咨询、资料接收、结果反馈等服务,积极拓展住房公积金“跨省通办”服务事项,最大限度做到应办尽办。打破事项办理的属地化管理限制,在不改变原有办理事项的基础上,缴存职工可在“跨省通办”服务窗口提交申请资料,窗口收件后对代收事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身份核验、在线推送给业务属地中心进行审批,截至目前,已对外公布和实施缴存职工办理购房提取业务、偿还贷款提取、开具缴存使用证明、核查购房真实性、按月对冲还贷等8项“跨省通办”事项。针对“疆内通办”业务系统中不同地区线上操作标准需统一关键环节,及时通过远程线上方式与缴存地中心对接,实时处理办理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着力打造“窗口受理、后台流转、回访反馈”全流程服务,今年以来,与西安、北京、甘肃、河南、山西、四川等地联办共办理“跨省通办”62件,共办理“疆内通办”业务545件,其中,购房提取68件812.96万元,偿还贷款本息提取476件2278.7万元,“州内通办”提取、贷款业务共办理496件8800.73万元。有效解决了广大职工异地办理住房公积金业务“折返跑”的难题,为职工减时间、减成本,切实提升了缴存职工的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
积极宣传社保业务线上办理渠道和线上办理流程,推动参保单位和参保群众通过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及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新疆智慧人社小程序等其他线上方式办理业务,已实现 28项社保业务跨省通办,社会保险业务线上办理率达71.04%。(昌吉州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 姚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