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积极帮助牧民增收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市教育局驻大西渠镇新渠村“访惠聚”工作队立足村情实际,因户施策,谋划不少“金点子”,帮助牧民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11月11号,市教育局驻大西渠镇新渠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马红军再次来到牧民白斯汗•卡麦的家里,了解他家骆驼养殖和驼奶销售情况,看看有没有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大西渠镇新渠村牧民白斯汗•卡麦:“在这个工作队的帮助下,骆驼奶的销量越来越好,一天骆驼奶能挤上20公斤,一天的收入八百块钱,我很高兴。”
今年春季,马红军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由于驼奶销售不畅,牧民白斯汗•卡麦的增收工作遇到了不少麻烦。马红军便帮着分析原因,并组建了骆驼奶销售群,还手把手教他如何使用抖音和微信,他的驼奶和酸奶销售量因此逐渐上升。如今,白斯汗•卡麦的驼奶产品远销到昌吉市、呼图壁县、五家渠市等地。
市教育局驻大西渠镇新渠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马红军:“给白斯汗的骆驼奶打开了市场和销路,我特别高兴。有一次有一个客户,而且一次就订购了20公斤,那天我也特别开心。作为一个工作队员,我觉得脱贫攻坚路上,我愿意做一个小石子。”
在帮助白斯汗•卡麦家拓宽驼奶销售的同时,工作队还组织村里的妇女学习奶制品制作技术。牧民沙吾肯•杰恩斯每年都制作奶疙瘩,但仅限于自己家食用。通过学习新技术,她的奶制品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每公斤售价也达到了70元,一个月下来,收入就有6000多元。
大西渠镇新渠村牧民沙吾肯•杰恩斯:“工作队帮忙了我们,天天做的奶疙瘩卖完了,谢谢工作队。”
大西渠镇新渠村是个牧业村,距市区有21公里,常住牧民有144户。市教育局驻村工作队进驻后,结合当地实际,鼓励和引导牧民从事多种经营,拓宽增收渠道。目前,新渠村有奶牛、马匹、羊只、骆驼等存栏3000多头只;从事奶疙瘩和奶制品加工、销售的牧民有25户;种植有棉花、油葵等经济作物4000多亩;通过培训引导,全村50%以上的牧民在庭院搞起了葡萄、果树、蔬菜种植,有66位牧民已在周边工业企业就业。
市教育局驻大西渠镇新渠村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江浩:“今年重点围绕劳动力转移致富,发展庭院经济,壮大畜牧养殖产业,奶业上下功夫。去年,牧民年均收入达2万400余元。今年,牧民年均收入预计达2.1万余元。”(昌吉市融媒体中心 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