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田管正当时强化服务保丰收
现在正值我市春小麦拔节、冬小麦孕穗生长的关键时期,连日来,我市各级农业部门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各乡镇麦田,指导种植户做好水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为确保全市12万亩小麦丰产、夏粮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于艳华:“现在我们的小麦已经进入田间管理的比较重要的时候了,水肥条件一定要跟上,前面我们已经进行了一次化控了,按照小麦的涨势,再喷上些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一下长势。”
日前,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和自治区、昌吉州农业技术专家来到二六工镇广东户村种植户马学文的冬麦地里,指导他做好当前田管工作。57岁的马学文是村里的种粮大户,去年种了600亩冬小麦,丰产丰收挣了不少钱,而且还拿上了13.2万元的国家补贴款,尝到种植冬小麦甜头的他,今年将小麦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080亩。
二六工镇广东户村种植户马学文:“专家到我的地里面来了,在孕穗期最主要怎样防控、打药、防病,以及施肥的情况,整个做了一个评估,给我细节都讲了,后期水肥药管控整个按照专家的要求,争取每亩产量在500千克左右。”
除了农业专家技术指导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二六工镇还积极协调无人机和化控药物,指导农民利用无人机开展“一喷三防”化控作业。
二六工镇广东户村种植户卢文国:“像我这块地用人工打的话,现在我们需要10个人打1天到2天,现在用飞机打的话,用3个小时我们就整体打完了,再一个机器打的话,它均匀一点,作业面大一点,省事省工无人机打的话,现在下来就是1000元过一点,省一半的钱。”
在大西渠镇思源村,1600亩小麦已经进入田管的关键时期,54岁的赵阴怀今年第一次种植了300亩春小麦,由于田管不当,导致春小麦叶子枯黄,村“两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协调大西渠镇水管站积极调配水资源,经技术人员对加压滴灌和水肥一体化进行技术调整,赵阴怀的春小麦苗情开始逐渐转好,他焦虑的心情也舒展开来。
大西渠镇思源村种植户赵阴怀:“麦子协调了水,这一弄浇了一下长起来了,谢谢思源村‘两委’对我的帮助,我想以后在水上还要多下点功夫,多浇些水,把麦子浇好,尽量多打些麦子,争取每亩打个400公斤,向国家多交一些粮食。”
今年,全市种植冬小麦7万亩、春小麦5万亩,主要分布在三工镇、二六工镇、大西渠镇和阿什里乡等地,由于近期气温不断攀升,十分适宜冬小麦生长,目前全市冬小麦已经全部孕穗,春小麦已经全部起身拔节,长势喜人。市农业部门已邀请自治区、昌吉州和我市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大力宣传国家粮食直补政策,指导种植户加强小麦田间管理,解决遇到的问题。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于艳华:“为了确保12万亩小麦能够正常的良好的生长,我们全市近60名技术人员,包括区州市乡镇和我们村级特聘员,每天都在田间地头,进行田间调查、技术服务,后期根据国家救灾资金和粮食的增产增效这一块的项目要求,我们做了1万亩的小麦防灾救灾项目,另外我们还做了3万亩小麦统防统治项目,也是做的‘一喷三防’,为昌吉市粮食丰产丰收奠定基础。”(昌吉市融媒体中心 成石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