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cjs.gov.cn

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cjs.gov.cn

发展现代制种产业建设西部种业之都

2022-08-05 18:04:14 来源:昌吉市融媒体中心
【字体: 打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制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和调整种植业结构,通过“ 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持续加大政策、资金倾斜力度,支持制种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力打造西部种业之都,助力乡村振兴,使现代制种产业逐步成为推动全市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

新疆华西种业有限公司技术员张俊:“现在这个这种玉米处于灌浆期,还得浇3个水,后期管理不能缺水,不能缺肥,尿素还得15到20公斤,还要做好虫的防治。”

一大早,在位于榆树沟镇勇进村的万亩制种玉米种植基地的实验田里,新疆华西种业有限公司技术员正在给农户培训讲解制种玉米灌浆期田管技巧。冯义辉在村里种植制种玉米已经有10年了,说起以前的种植模式,他记忆犹新,大水漫灌,技术含量不高,每亩纯收入大概也就是200到300块钱。

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从2012年开始,榆树沟镇积极调整和优化村里的种植业结构,大胆引进新疆华西种业有限公司,采用“村党总支+村级股份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村企联营的合作模式,与200多名村民签订了订单合同,从制种玉米的选育、播种、田管、收获等全程由公司派专人开展精准指导服务。

榆树沟镇勇进村村民冯义辉:“今年估计在700公斤左右的亩产,每公斤可以达到3.8元到4元往上,我种了200亩地,大概有60万左右的收入,我觉得现在收入比以前要翻好几番了。”

榆树沟镇按照“一村一特色、村企联建”的思路,积极总结推广村企联营合作经验,不断强化与华西种业、九圣禾、昌农等15家制种强企合作,使制种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全镇主导产业,目前种植制种玉米、小麦、高粱等特色种业占到了全镇总播面积的40%,村民亩均纯收入由10年前的300元增加到目前的900元。

榆树沟镇副镇长谭祁昊:“计划把3个村6万亩地,全部连片开发成制种产业园、制种小镇。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使制种产业成为榆树沟镇乡村振兴产业的支柱产业,使农牧民通过制种产业达到持续增收。”

在位于三工镇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加工厂记者看到,2条全自动种子精选加工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正在加工一批自繁自育种子,去年获得自治区审定的冬小麦新品种九圣禾D1508,准备运往全疆各地小麦主产区进行销售。

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加工厂经理马斌:“种子从基地收获到成品出库,在96小时内就能完成,实现了种子加工全程不落地,全程机械化,年加工玉米种子3万吨、小麦种子2万吨以上。”

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小麦、棉花、玉米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加工及市场营销服务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10年来,国家、自治区和昌吉州(市)各级政府累计投入近亿元各类项目资金,支持企业开展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选育等。企业每年拿出营业收入5%-7%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截至目前,该企业已经在全国建立了6个科创园、15个核心育种站,拥有独家生产经营权的品种210个,实现年销售收入约6亿元。

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范玲燕:“今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公司将从打造以生物技术为驱动的种业创新品牌,提升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质量,做大做强新疆的制种产业,为昌吉、新疆乃至全国的种业振兴以及乡村振兴贡献九圣禾的力量。”

十年来,我市借助“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基地”金字招牌和建设“西部种业之都”的发展思路,落实国家扶持种业振兴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制种玉米、棉花、小麦、豇豆、西甜瓜等特色优质制种产业,加快培育现代制种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不断打造制种供应链,延伸制种产业链,提升制种价值链,通过联农带农,实现增效增收。据了解,目前,我市有种子生产企业55家,约占新疆种子企业数量的20%,其中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2家,拥有近百个种业企业品牌。

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刘振芳:“今后我们昌吉市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精神,聚焦优势特色物种,以种业企业为主体,种质资源保护为基础,自主创新为核心,加强种业基础建设、智慧种业建设,切实以我们种业发展带动我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昌吉市融媒体中心  成石麟)

责任编辑:陶美玲

昌吉市人民政府开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3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号-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