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第五小学:“四个融合”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昌吉市第五小学开展以思想、文化、精神、地域为主的“四个融合”教育,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每一个孩子心中。
市第五小学是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现有53个教学班,162名教职工,3050名学生。学校始终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课堂教学、课外社团及校园文化相结合,通过思想融合、立德明志,文化融合、立德润心,精神融合、立德修身,地域融合、立德铸魂的“四个融合”教育,激发各族师生爱国爱疆之情,教育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市第五小学教师张晓昕说,在思想融合方面,常规开展《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可爱的中国》等思政教育,深入挖掘教材中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元素。在文化融合、立德润心教育中,扎实开展“京剧、剪纸、皮影”三项技艺的传承,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浸润学生心灵,激发各族少年儿童共同团结奋斗的热情与斗志。
在精神融合、立德修身教育方面,学校将历史教育融入课堂内外,通过打造“青史雅韵”历史长廊,开展形式多样的经典诵读及朗诵社团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地域融合、立德铸魂教育方面,每个班级都有一块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文化墙,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意识。
市第五小学教师李倩说,全校53个教学班针对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全疆14个地州文化特色,开设了“我爱你祖国——班级文化建设”德育课程,进一步增进学生对祖国不同地域文化的了解,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走进市第五小学,每一座建筑、每一处景观都融入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元素,处处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文化,讲述着一个个意味深长的民族团结故事,真正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全覆盖。
市第五小学 五(1)班学生王一说,我们中国56个民族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团结一心互帮互助,共同维护社会安定。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应该继承发扬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为和谐的民族关系贡献力量。
市第五小学党总支书记喻绍洲说,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努力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夯实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把民族团结这项工作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结合在一起。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让民族团结教育之花常开长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