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激活“链”动能 拓宽振兴路——昌吉州以全产业链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薇)几场春雨过后,乍煦的春晖照耀着田野。
一台台播种机在麦田上尽情驰骋,春耕之后,泥土油亮而乌黑,孕育着一粒粒麦种还有丰收的期冀;加工厂房里,一阵浓浓的麦香扑鼻而来,只见一袋袋有机面粉在生产线上整齐排列,高高的架子上晾晒的有机挂面如瀑布般随风飘动;经过厨师的巧手,面粉转化为一盘筋道可口的拌面,将小麦的附加值增高多倍,高质量的“农食融合”在这里实现……
稳粮保供与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保护耕地与乡村产业用地、农民种粮与多元就业增收,是制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难题。在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打法——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腰站子村是我州围绕“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紧抓“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发展新模式之一。
近年来,自治州按照“稳粮、优棉、强种、扩畜、精果、增饲草、兴特色”发展思路,加大对粮食、果蔬、畜禽等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扶持力度,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把以农业农村产业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和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乡村产业振兴。
2021年,全州种植小麦231万亩,产量87.9万吨,最高单产刷新全疆纪录,达到每亩857.2公斤,组织实施了葡萄产业集群、包家店镇产业强镇、腰站子村农产品加工园区等一批产业化发展重大项目,预计全州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477.1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到1.8:1以上。
延伸产业链 激活集群发展优势
喂料、给水、控温控湿、清洁……在位于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新疆泰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商品鸡养殖基地,一排排3层智能化鸡笼一字排开,一只只黄麻鸡正怡然自得地啄食、饮水。饲养工作皆由智能物联网系统自动完成,智慧农业让养殖有了“科技范”。
“我们以畜禽屠宰和肉类深加工为核心,向上游发展饲料业、植物蛋白业和养猪业、养鸡业,向下游发展食品加工、冷链物流、屠宰加工等,最终实现从种鸡—孵化—养殖—加工—餐桌的全程可追溯全产业链。”新疆泰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泰昆集团)宣传部部长尹梓潼说。
目前,泰昆集团在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克州阿克陶县分别建成年出栏3500万羽黄羽鸡和年出栏1500万羽黄羽鸡的全产业链,覆盖了疆内消费群体。通过延长产业链条,该集团2021年实现产值100亿元,全产业链带动农民及农牧从业者10万余人增收。
泰昆集团是昌吉本土企业,也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向质量要发展”,是泰昆集团多年来在产业发展中呈现出的明显姿态。
“未来,泰昆将基于现有布局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围绕棉籽加工技术与规模、反刍饲料技术研发与规模、种猪基因与管理,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到‘十四五’末,实现棉籽压榨规模150万吨、饲料销量300万吨、商品鸡出栏5000万羽、生猪出栏150万头。”尹梓潼说。
近年来,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学确定高质量发展思路,围绕农高区创建,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和“一城两区多园”融合发展,落实科技创新、试验示范、产业孵化、推广应用,实施完善棉花、肉羊、猪、禽、种业产业链,打造“丝路农科新区·绿色农业硅谷”。
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未来5年,昌吉州将围绕昌吉市、呼图壁县、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畜牧产业园建设,打造畜产品加工和产业发展集群,构建畜牧业产业核心区,加快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激活产业集群发展的新优势,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提升价值链 激活创新发展动能
创新是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样,要提升价值链,必须依靠创新。
近年来,昌吉州瞄准食品产业高端发展方向,坚持做好创新发展、品牌提升与渠道增值,全力谋划农业产业价值链提升。
新疆麦趣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麦趣尔集团)是一家现代化食品加工企业。近年来,该集团着力打造集饲草料种植、奶牛养殖、乳制品深加工3大产业集群和连锁零售新渠道,推进麦趣尔健康食品特色小镇建设,形成“种、养、加、销、文、旅”全产业链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循环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麦趣尔集团通过技术改造规划设计,新增日处理800吨生鲜乳数字化生产线建设项目,通过引进杀菌、灭菌、均质、灌装等关键性先进设备,应用RO膜过滤、超巴氏杀菌等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新技术,开发生产灭菌乳、调制乳、饮料、奶油等新疆特色新型乳制品,年生产能力新增26万吨,实现经营业绩翻倍增长。
在地方产业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与支持。在昌吉,政府的正确引导与多年的政策“红利”吸引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到此建厂,同样也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落地。这些,对于昌吉食品产业加快提档升级、有效提升价值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提升产业链渠道价值,昌吉州将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打造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联合体。以企业为主体,联合科研院校开展主要农作物育种、肉羊多胎繁育、肉牛标准化养殖等关键领域技术攻关,加强与福建、山西两省对接合作,推动各县市供销社外销网点建设,加快拓宽流通和销售渠道,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推进农产品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
食品产业向高端发展,自然离不开品牌的加持。昌吉州将加快推进自治州特色农产品“十城百店”工程,持续加强昌吉农产品外销平台(旗舰店)建设,鼓励支持创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登记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新疆品质”“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认证。到2025年全州将培育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50个以上,认证绿色食品总数300个以上。
贯通供应链 激活融合发展态势
“小麦每吨售价2800元,经过加工成面粉每吨达到了4200元,再经过精深加工成挂面,每吨价值达2万元。这样下来,比农民原先自己种麦子卖麦子的产值提高了近10倍。”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党总支书记唐培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2009年,腰站子村成立了丰裕农业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十几年来,腰站子村积极探索现代农业产业开发和产业融合的新路径,从种植、加工、销售到餐饮、乡村旅游,构建农产品深加工和销售全产业链,走上一条以绿色为底色、三产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腰站子村,农民已实现了从原料供应者向土地流转者、分红者、股东、雇员等多重身份拓展,开辟了农民增收“靠地、靠力”后的“第三空间”。
“村民收入由以前单一的种植收入变为‘土地流转费+土地分红+入股分红+文旅公司分红+民宿收益+工资性收入’6项构成,平均下来村民每年收入2.55万元以上,最高可达20多万元。”唐培科说。
2021年,腰站子村丰裕农业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公司实现产值3.2亿元,经营土地规模18万亩,村集体经济收入373万元,入股分红连续11年达到20%以上,累计分红3800多万元。
实现产业兴旺,产业发展最终要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昌吉州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以联农富农为目的,引导区域内联合体抱团发展,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搭建体系化物流网络平台,优化品牌化市场营销战略,让经营主体间形成深度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融合发展态势。
一子落而满盘活。如今,昌吉州在农业全产业链道路上行稳致远,不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而且形成了一套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
州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星雷表示,我州将努力探索数字化农业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补链延链,推动“三产”融合及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在稳定产业链、打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上下功夫、出实招,逐步打造以生产、仓储、物流、深加工为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集群,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