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丨文旅融合 唱响田园新牧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文化、旅游、体育等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如何提振文旅产业,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市场消费潜力?昌吉市坚持文旅联姻,串线成片,将全域旅游与民族特色有机融合,让文旅相辅相成、相融相盛,唱响了一曲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田园新牧歌。
日前,昌吉市在阿什里乡举办了首届春季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这也是全市首次举办的特色乡镇春季文化旅游节。
启动仪式上,牧民为游客们展示了哈萨克族歌曲、舞蹈、摔跤等特色民俗,让游客们在初春的努尔加大峡谷体验到了独特的民俗文化。阿什里乡以活动为牵引,将努尔加大峡谷、红沟雅丹地貌、江布拉提、霍斯布拉克等景区、景点串联在一起,力求在优化空间布局上做“靓”、在提升文化品位上做“特”、在旅游项目上做“精”,形成了一条独具地方特色,集体验、旅游、休闲于一体,链接带动周边农牧民广泛参与的产业链。这也是该乡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大亮点。
阿什里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加乐哈斯·夏依哈布力:“阿什里乡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有江布拉提、霍斯布拉克草原,独特的努尔加大峡谷、大红沟、丹霞地貌,邀请各界人士、各位朋友都到阿什里来,通过旅游增加牧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文旅联姻串线成片让风景变“钱景”。阿什里乡将全域旅游与特色产业美食文化有机融合,让文旅相辅相成、相融相盛。在阿什里乡胡阿根村牧民加尼别克·赛力克家的毡房里,加尼别克·赛力克一家人正忙着招呼慕名而来的游客。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文旅相融带来的商机,他家的马肉、马肠、特色奶茶特别受青睐,仅此一项,每年都有近10万元的收入。
胡阿根村牧民加尼别克·赛力克:“这几天天气热了,到这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周末更多,家庭收入也越来越好了。”
牧民的收入提高了,游客在这里也收获了不一样的体验。在这里,吃的、看的、玩的里面都透着文化,歌美、舞美、美食美,让人们在放松心情的同时,还了解了不少哈萨克族的习俗。青年小伙许忠豪和朋友经营着一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闲暇之余爱品茶、深谙茶道的他也喜欢到牧民家中感受奶茶文化。
游客许忠豪:“在这里不仅吃到了哈萨克美食,也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看到了热情的歌舞节目,让我觉得不虚此行,我也会带着身边的亲朋好友在闲暇之余,带他们来这里游玩观赏。”
文旅融合发展的“种子”破土而出,成为撬动阿什里乡旅游产业大发展、大提升的支点。2021年,阿什里乡被评为“自治区文化艺术之乡”,阿什里村被评为“自治区旅游示范村”,胡阿根村冬不拉文化大院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文化大院示范点”。截至今年2月底,依托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助力,该乡已建成特色景区4处,牧家乐近50家,文旅相融带来的经济收入每年达300万元。
沉甸甸的数据见证了阿什里乡文旅融合发展的成绩,更彰显了昌吉市文旅新业态——“美丽经济”的蝶变效应,一个“旅游空间全区域、旅游产业全领域、旅游受惠全民众”的发展模式正在形成,构筑起了一幅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唯美画面。以文旅产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以建设文化旅游强市为目标,“以文强旅、以旅兴文”,不断助推昌吉市向让文化“美起来”、让旅游“兴起来”,让产业“强起来”迈进,形成了基础设施配套、要素齐备、业态完整的全域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
昌吉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徐源泽:“要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坚定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和决心,依托特色旅游资源,加快促进生态旅游、休闲文化旅游等旅游产品的发展,以生态旅游为龙头,加强旅游规划,加快景区升级改造,着力打造全市文化旅游品牌,实现旅游富乡、旅游强市。”(昌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宏涛 闫雯 冯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