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昌吉市入选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确定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通知》(教监管厅函〔2025〕3号),正式确定116个地区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868所学校为实验校。昌吉市经过自主申报、自治区级推荐和专家组严格复核,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近年来,昌吉市严格落实教育部《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要求,紧密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 年)》目标任务,根据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统筹规划昌吉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聚焦“课程提质、师资强基、资源融合”三大工程,在全市教育系统推进课内外科学教育一体化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责、社会协同”的科学教育新格局,着力提升全市青少年科学素养,在青少年的心中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在实践层面,昌吉市多措并举夯实科学教育基础。一是加大投入,强化经费保障。累计投入3012万元完善补充学校科学教育设施设备,投入4000万元实施“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和网络基础服务能力。二是多渠道引进、培养、吸纳人才,保证科学教育需要。现有科技辅导员75人,保证每所中小学至少有2名科技辅导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三年来,共选派165人次赴内地先进省市培养培训,邀请福建泉州市、山西省的优秀专家共45人次到昌吉市送教送培,选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共计460人次到福建省泉州市、山西省进行培训学习。三是力求实效,提高科学教师课堂质量。加强科学课程(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情境体验、自主探究、创新体验,注重启发式、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工作室为引领,提高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水平。现有国家级中小幼科技创新工作室1个、昌吉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室1个,昌吉州市科学类教学名师工作室25个,在工作室领衔人的引领下,采取工作室+研修班+学校骨干教师的方式,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专题研讨、教学比赛、送科技下乡及其他各类活动233次。四是馆校社协同,赋能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深化“馆校社”协同机制,与中科院新疆分院、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昌吉州科技馆、中关委教育中心关心生命健康组委会密切合作,三年来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普活动235场次,其中“智惠行动”科学家进校园科普宣讲活动年均开展15次,覆盖师生1.8万人次;联合昌吉州科技馆开展“科普大课堂”“科学小课堂”系列科普活动,邀请知名科学家通过线下讲座+线上直播方式宣传科普知识,惠及昌吉州5.6万名师生;开发“丝路苍穹”“植物探秘”等6大主题研学路线,三年来组织160批次3000名学生开展深度研学,有效的提高了昌吉市青少年科普教育水平。五是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大力推进科技类社团建设创新实施"五个一"科普工程(每校1个科技节、1个特色社团、1批科技辅导员、1套校本资源、1个实践基地),全市建成少儿智能编程、机器人、航空航天模型等科技社团58个,覆盖学生3200余人,每周定期开展活动,每年进行2次科技社团展示活动;建立“基础+拓展”课后服务体系,开发科学实验、科创制作等12类服务项目,丰富科学类课后服务活动项目,年均惠及学生3.2万人次。近三年累计推荐562名学生参加各级科技赛事,获国家级奖项17项、自治区级奖项82项。六是创新载体,丰富科技育人活动。近年来,各学校在科技社团活动的基础上,选拔优秀的学生组成竞赛训练队常年坚持训练,成绩优异的推荐参加国家、自治区、州青少年科技竞赛。据统计2022年至今,通过学校选拔、州市竞赛推荐参加自治区级赛事的学生共约160人,其中136名学生获奖;在今年1月结束的世界机器人大赛全国总决赛上,昌吉市7名学生摘得2金5银,实现历史性突破。七是走出校园,研学实践延伸科学育人新课堂。专项规划“工业智造+生态保护”双主题共6条主题线路,挂牌认定27个区、州级科普教育基地,建立“学校-基地”长效合作机制,累计开展52场次1530名师生开展工业智造、生态保护等领域的沉浸式研学;创新实施“泉昌情·心连京·丝路缘”科技研学项目,每年遴选90名中小学生赴北京、泉州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实地体验天文馆球幕天文电影、科技馆人工智能设备、博物馆3D全息文物等12项主题实践,实现科学认知与人文素养的协同提升;深度开发本土科教研学资源,组织学生在中科院新疆生态所、特变电工、农博园、朗青牧场等生态基地开展科技研学实践,带领青少年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车间、农田,贴近自然,关注社会,了解先进的工农业科技为社会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八是数字赋能,提升科学教育数字化水平。全市所有中小学实现智慧校园全覆盖,部分城区学校在楼道内安装有数字化屏幕,动态显示班级管理情况。深入推进网络直播课工作,2024年开展网络直播课1220节,播放范围除了昌吉州外,南疆克州的教师也可以同步收看。深入实施教育集团发展战略,通过8个集团总校,带动其他学校共同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内共享,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前已有22所中小学通过昌吉州教育局数字校园创建验收,预计2025年全市所有学校都将创建为数字校园。九是教育援疆,打造特色科技高中。昌吉市第九中学与昌吉学院航空学院签订《航空人才联合培养协议》,聘请航空学院院长为学校科技副校长,开设航空特色班,构建“基础课程(高中必修)+专业课程(航空英语、航图实践)+实训课程(模拟飞行)”体系,初中特色班学习航空基础知识和航空模型制作等课程组建“高校教授+校内骨干教师”双导师团队,指导完成“棉花黄萎病生物制剂研究”“棉田连作优化研究”等课题,近三年学生发表科学论文15篇,获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18项。利用援疆资金打造航空特色实训场馆。在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在航空学院的协助下,昌吉市第九中学积极申请福建援疆资金183万元,建立了1个“飞行员体能训练基地”、2个“模拟飞行实验室”,定期进行实训。
此次入选,是对昌吉市科学教育工作成效的充分肯定,也为区域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与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