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cjs.gov.cn

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cjs.gov.cn

谱写和谐共生的绿色乐章——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昌吉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之三

2021-10-29 09:13:07 来源:昌吉州政府网
【字体: 打印

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茜)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把发展建立在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切实保护好新疆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让新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5年来,自治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快构建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今年初,玛纳斯县居民高祥林购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他说:“开新能源车比较环保,还能为绿色低碳作贡献。”在我州,新能源车、共享单车成了城市街头一道流动的风景,垃圾分类成为新风尚,纸袋、纸吸管正逐步代替塑料制品……

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常态化改善园区空气质量为重心,持续多点发力,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全过程管控。园区投入90余万元,启动环保综合服务项目,引入第三方专业环保服务公司,提供隐患排查、排污许可、污染治理等环境综合服务,有效把控环境污染风险。

吉木萨尔县强化用车排放检验和维修治理工作。相关部门开展为期2天的道路汽车尾气遥感监测,现场共监测车辆1940辆,发放限期整改通知单12张。同时,多措并举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0%以上。

阜康市坚定不移打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从环境保护、能耗双控、安全生产等方面全面开展“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依法依规对5家不符合相关要求的企业作出停产停业整顿处理。推进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高标准完成应急减排清单,对74家企业制定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措施,指导88家企业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一厂一策”减排清单和应急管控措施。全面推进实施机动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修制度,今年以来,阜康市多部门联合开展夜检夜查18次,有效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排放。

5年来,自治州突出精准施策,把落实能耗“双控”行动、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作为减污降碳的关键举措,以节能降耗推动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持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组织协调、政策协调、区域协调、城乡协调,努力形成各级政府组织实施、环保部门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环保”格局。

生态修复重构美丽庭州

在这个满载诗意的季节,漫步庭州生态绿谷,随处可见水光潋滟、秋意盎然的美丽风景。蜿蜒绵长的头屯河似镶嵌在昌吉市沃土上的玉带,散发着蓬勃灵气。岸边的城市庆典公园等五大主题公园景观,吸引了众多市民来这里休闲放松。

夏娟娟居住在昌吉市头屯河畔的翡翠苑小区。头屯河两岸的居民过去因为这条河而烦恼。经过9年的治理,改造后的头屯河变为一片生态绿谷,溪流湿地、自然叠水、疏林草坪、人工湖面等自然生态的改造,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生态福利”。

初秋时节,在木垒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南沟村草场远眺,淡淡的云雾在高山草甸间流动,层层叠叠的山花独具诗画神韵,扑面而来的花香沁人心脾。

近年来,我州精准落实草原惠牧政策,持续完善草场承包、牧户信息采集录入、执行轮牧、休牧、禁牧制度等基础工作,巩固禁牧草原和草畜平衡区草原成果,全州共落实草原补助奖励总面积6212.71万亩。同时,强化草原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全州共布设草原有害生物监测测报站2个,前移防治工作关口,推行重大草原有害生物网格化查防管理体系,以全州7个县市78个乡镇为网格,落实各级防控责任。

5年来,全州森林草原资源面积持续增加,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末的13.64%提高到13.9%;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2.4%。累计投入20.13亿元,完成沙化土地治理612.065万亩,建成封禁保护区6个、批复国家沙漠公园7个,沙化土地增长趋势明显减缓。实施天然草原禁牧2083.72万亩、草畜平衡4186.07万亩、水源涵养区禁牧70万亩。

统筹保护系统治理

今年国庆节前夕,天山天池景区野生动物保护部门通过航拍镜头监测到成群野生马鹿寻草觅食、栖息安家。

据统计,较大种群的马鹿多出现在海拔3056米的天山天池马牙山景区以西,这里山势陡峭、游人稀少,是马鹿栖息的生态家园。

四季流转,无论在哪一个季节,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总能保持“颜值”在线,镜头随便定格,就是一幅生态美景。

这两天,作为世界候鸟迁徙3号线上的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迎来了候鸟迁徙季,大雁、大天鹅、灰鹤等万余只候鸟在这里栖息觅食,补充能量继续南迁。

近年来,玛纳斯县通过退耕还湿、退牧还湿、退塘还湿等保护措施,进一步改善湿地生态环境。优良的水质、充足的食物,吸引大批候鸟来此迁徙、越冬。

5年来,自治州完成人工造林181万亩。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累计减水退地7.1亿立方米、92.4万亩。林草部门管理的各类自然保护区达到2个。各类湿地面积达到6.74万公顷。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州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力度,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日益增强,力促“生态红利”转化为营商环境吸引力,为全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新征程开启,从城市到乡村,从企业到社区,我州广大干部群众正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描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图景。


责任编辑:陶美玲

昌吉市人民政府开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3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号-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