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cjs.gov.cn

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cjs.gov.cn

牵紧“牛鼻子” 鼓起“钱袋子”

2020-08-02 11:06:27 来源:昌吉市零距离
【字体: 打印

日前,记者在昌吉市阿什里乡阿什里村见到阿瓦力汗时,他正在自家院子里纳凉。记者站在小院里环顾四周,只见两间低矮的砖木结构平房——谁曾想就在这略显简陋的院落里,却孕育着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希望!

得知记者是来采访报道村里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的,78岁的阿瓦力汗便起身带领记者去看他的“致富牛”。来到后院的牛棚,阿瓦力汗指着正吃草料的奶牛对记者说:“这9头牛是我们村集体的‘金奶牛’,也是我家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现在靠这几头牛,我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阿瓦力汗家有4口人,属低收入家庭。他本人有听力障碍,老伴患有慢性病,儿媳在家照顾一岁的孙子,全家只能依靠儿子一人赚取生活费。

今年5月,村上成立阿什里村初心养牛股份合作社。兵团第十二师驻昌吉市阿什里乡阿什里村“访惠聚”工作队与村党支部动员对口帮扶本村的5家爱心企业,投资22.5万元,为村集体购买了9头奶牛,聘请阿瓦力汗的儿子赛力克·阿瓦力汗负责照料喂养奶牛,每月工资2500元。

“目前有2头奶牛可以产奶,每天产奶30公斤,我们把牛奶卖给村上的昌吉市福泉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按照合同协议,销售牛奶收入的70%归我家所有,用于购买饲草料、给奶牛治病防疫等,30%由村集体分给村上其他低收入家庭。现在我们几个家庭都有收入。”阿瓦力汗说。

这是该村基层党组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扶持发展本村特色产业的又一次实践。

近年来,阿什里村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整合资金、技术、人员和土地资源,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市场”模式,成立众意打馕合作社、初心养牛股份合作社、民族手工刺绣专业合作社等5家合作社,建立了乳制品生产基地、汗血马养殖基地。

昌吉市福泉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是该村的支柱企业,以销售牛奶为主,还生产加工酸奶、奶酪等奶制品。2018年,在村党组织的扶持下,原先的小作坊逐渐发展壮大成为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每天收鲜奶1.5吨左右,辐射带动阿什里乡6个村的70余家养牛户,吸纳村里9名村民就业。

依托南山景区,阿什里村党组织鼓励村民开办牧家乐,通过搞特色养殖、烹饪哈萨克族特色菜肴,带动部分村民增收致富。

走进村民胡安德合·阿力哈家,前院的三个大型毡房惹人注目,毡房内的设计风格极具民族特色,毡房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果树园,游客可以采摘游玩。

胡安德合·阿力哈以前一直在外做厨师打零工,当得知村里鼓励开办牧家乐,他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告诉记者:“我家三个毡房同时能接待60多人来做客,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5000元。”

兵团第十二师驻昌吉市阿什里乡阿什里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王飞和说:“截至目前,村上一共开办了6家集采摘、餐饮、居住于一体的牧家乐。我们计划开办72家,已和3家旅游合作社达成协议,不定期带团过来旅游消费。”

借助全域旅游的商机,阿什里村大力发展旅游业态,整治道路,打造红色文化主干道长廊,建设0.5亩的观光鱼塘,全村房前屋后种植果树、蔬菜,养殖家禽。兵团第十二师投资50万元建设的畜禽粪便循环处理项目正在建设中,投入使用后,将大大改善村上的环境,同时也能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助农增收。

乡村旅游+特色产业,阿什里村正集体奔走在通往幸福的大道上。

责任编辑:陈蕾

昌吉市人民政府开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3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号-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