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昌吉】十三户村:产业兴旺带来生活富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六工镇十三户村在优化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紧紧围绕“产业兴旺”这条主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来料加工等,实现了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深秋时节,行走在六工镇十三户宽阔干净的巷道,绿树红花映衬下的小村庄更显清秀。村民杨莉正在家里手工缝制衣服,旁边堆放着几十件已做好的服装。杨莉告诉记者,村里引进了服装厂,让她和姐妹们又多了一份收入。
六工镇十三户村民杨莉说:“在农闲的时候。我每天在这些(服装厂)拿上些衣服,一天拿上十几件衣服每天学一学(做),每天也收入五六十。然后人家手快的人一天收入能有二三百块钱。”
让杨莉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是该村引进的富众服装有限公司,该企业以生产民族特色服饰为主,产品主要出口中亚五国。年产值上千万元,正是看中这里的乡风文明,2018年将厂址选择在了这里。
富众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蒋福忠说:“这个地方的人也特别的勤劳、朴实,然后我们这种生产模式需要这样的这种氛围,所以促使了我到这个地方来投资生产,光这里本村的给我们做手工的就有30多个人。”
近年来,该村在推进小康村建设中,发挥地缘优势,采取引进“绿色”企业和发展本地特色产业相结合的路子,并积极引导村民转变思想,主动创业、就业,实现多渠道增加收入。
六工镇十三户村副书记丰建军说:“通过我们小康村这几年的建设呢,我们也吸引了一些外来的企业和我们本土的一些企业,这十来家企业呢,有做服装的,还有做家具的,给我们村里带来了一些就业岗位,增加了我们村民的收入。”
十三户村还依托丰富的水产资源,组织村中的水产养殖户成立了昌吉市名洋渔业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抱团致富。目前,该合作社已成为集养殖、生产、垂钓为一体的综合性渔业合作社,带动了农家乐、民宿等庭院经济。
昌吉市名洋渔业专业合作社社长陈国军说:“我们合作社成员是63个人,我们名洋渔业合作社建成了6000平米的垂钓车间,然后有5000平米的工厂化养殖车间,有1200平米生产加工车间。”
如今,十三户村呈现出产业多样化,收入来源多渠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村民人均收入从2017年的1.7万元增加到了2019年的2.1万元,该村还先后荣获了州级美丽示范村,全国生态文明村等称号。
六工镇十三户村副书记丰建军说:“我们计划了我们十三户村的以后发展思路呢,通过我们这个土地流转整合,然后我们的这个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壮大我们的经济。”(昌吉市融媒体中心 马旭 通讯员 禹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