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座谈会】夯实文明实践载体推进“文化润疆”工程
我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重要载体,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统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较好地打通了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为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宁边路街道宁合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紧紧围绕“理论政策、文明道德、民族团结、科学知识”等内容,采取“一月一主题”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吸引了众多群众参与。
宁边路街道宁合社区主任陈洁:“我们宁合社区每年文化类的志愿服务活动占全年志愿活动的百分之六十以上,通过这类活动,让百姓及时掌握各类政策,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将文化润疆深入到每一个居民的心中。”
昌吉州邮政公司驻宁合社区“访惠聚”工作队队长赵新忠:“一直以来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大力搭建文化活动阵地,让文化润疆深入到社区群众心中,拉近各族群众之间的距离,构建了和谐平安的社区。”
榆树沟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基础,整合党员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多种资源,着力打造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8个实践点,先后设置排练厅、手工室、绘画室、图书室等功能室,持续开展了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宣讲,以及全民阅读、体育健身、书法绘画、舞蹈、小曲子等文体志愿服务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榆树沟镇干部马浩宇:“根据村民的需求,我们也提供了相应的这个功能室,也定期进行维护和及时地更新,让村民享受更好地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榆树沟镇榆树沟村村民马小龙:“设备都很齐全,有桌球、乒乓球、电子阅览室这些年轻人喜欢玩的基本都有,基本是全天对外开放的,我觉得这些设施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又可以增强我们的体质,我觉得特别好。”
此外,榆树沟镇还依托调频广播站,在各村架设大喇叭,开办起“马燕说事”专题节目,并组建了“榆音”宣讲队,全镇的宣讲活动有声有色。
榆树沟镇党委委员王小燕:“我镇在立足乡村文化特色,切实把党的思想、党的旗帜、党的声音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以文化人,成风化俗,逐步提升老百姓的归属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目前,我市已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6个、实践站133个,延伸打造实践点60多个,形成“中心、所、站、点”四级联动,建起了理论宣讲、文化体育、卫生健康、扶弱济困、科技科普、生态环保等“6+N”服务平台,组建了320多支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达7.5万人,每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0多场次,覆盖群众50多万人次。(昌吉市融媒体中心 殷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