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 | 六工镇十三户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六工镇十三户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加大政策、资金倾斜力度,不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乡村“颜值”,建设美丽乡村,使广大村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走进刚刚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的六工镇十三户村,红顶黄墙的二层别墅、笔直的水泥道路、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映入眼帘。这两天,村“两委”正忙着走街串巷,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当乡亲们听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内容时,十分激动。
六工镇十三户村村民 刘晓红:“我们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后非常高兴。这些年,我们村文化广场建起来了,配备了健身器材,路灯也装上了,花草树木也都种上了,我们还住上了别墅,生活在这里感到很幸福。我们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十三户村建设得更美丽。”
已到花甲之年的村民王金花世代居住在十三户村。8年前,在政府的帮助下,她和村里的436户村民告别了年久失修的土坯房,统一住进了水、电、暖齐全的二层小楼,居住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说起这些年来生活的变化,老人感慨万分。
王金花:“现在的十三户村都是二层小楼,暖气是集中供暖,房子上水、下水、厕所、卫生间都有。通上了柏油马路,安装了路灯,交通很方便,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近年来,六工镇十三户村按照“科学规划、典型带动、分类推进、整体提高”的发展思路,科学制定中心村建设规划,并采取国家资助、村集体补助、村民自筹的方式,先后争取各级各类项目资金3360万元,完成了中心村居民点搬迁建设工程,以及集中供暧、供排水、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树木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成立物业公司负责居民区日常维护工作,使全村436户村民搬进了统一规划的二层小楼,享受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与此同时,村里还建设了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美丽乡村文化广场,修建了乡村大舞台、配备了设施完善的健身器材,使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同步提高,村庄整体面貌为之焕然一新。此外,该村以产业振兴为抓手,依托紧邻五家渠市和乌鲁木齐市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鲜食玉米、蔬菜、旅游民宿等产业,实现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产业集中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奋斗目标。集体收入也由2015年的40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18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6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2.41万元。一幅景在村中、村融景中、村富民强、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新画卷跃然眼前。2017年12月,十三户村喜获“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奖”,成为昌吉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村;今年11月14号,又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成为全州唯一获此殊荣的美丽休闲乡村。
六工镇十三户村党总支书记楚保金:“我们十三户村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美丽休闲乡村建设为己任,把我们十三户村建设成为村容整洁、美丽宜居的新农村,让广大村民受益。”(昌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成石麟 通讯员 禹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