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近年来,昌吉市将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通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入冬以来,大田里的蔬菜瓜果已经收获完毕,温室大棚里仍然是一派丰收景象。在佃坝镇土梁村的高标准智能温室大棚里,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社员们正在采摘装运,给客户备货。
乌鲁木齐客户薛慧磊说,这里的西红柿在乌市每公斤可以卖到21元至25元,很多市民对草莓西红柿、金沙西红柿和黑美人西红柿都非常认可,供不应求。现在我每天的预订量有300盒左右,会长期预订。
土梁村高标准智能温室大棚占地3600平方米,由村集体运营。大棚里引进温湿度控制系统、内遮阳外遮荫、无土栽培技术以及空气源热泵技术,可以繁育种植生长条件严苛的高附加值作物。第一季的黄瓜采收完毕后,种植了樱桃番茄、草莓番茄、普罗旺斯西红柿等5个番茄品种,预计2季采收完毕后,可实现年收入100万元。
在相距不远的村民崔新军家的留树保鲜葡萄温棚内,也是一番春意盎然的景象。不少游客慕名前来,休闲游玩,采摘和购买“新疆特产”——“蓝宝石”留树保鲜葡萄。
崔新军说,我的葡萄卖到周边的一些城市,还有昌吉市、乌鲁木齐、北屯等地的游客过来观光,内地的也很多,已经卖了多一半了,还有300多公斤,预计能收入4万元钱左右,1个棚留树保鲜葡萄的收入,相当于10亩地的陆地葡萄的纯收入。
近年来,昌吉市依托“乌昌石”经济圈地缘优势,不断优化设施农业种植结构,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力度,在全市各乡镇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推广应用“智能温室”“以螨治螨”“雄蜂授粉”“无土栽培”等绿色无公害栽培技术,鼓励和引导村集体和村民种植有机西红柿、留树保鲜葡萄、番茄育苗、特色花卉等,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截至目前,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060亩,其中日光温室自然棚1513座、冷棚320座。用于种植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日光温室大棚有370座,年生产蔬菜4000吨,年产值达到2900万元;用于生产食用菌的温室大棚有40座,年生产平菇800吨,年产值达到800万元;每年实现番茄、辣椒育苗产值达到3000万元,全市设施农业总产值已超过1亿元。(昌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成石麟 叶飞 通讯员 骆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