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特”字做文章带来致富好“钱”景!
近年来,昌吉市因地制宜立足乡镇实际把特色养殖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引导农牧民发展特色差异化养殖,拓宽致富渠道实现增收。
进入冬季,阿什里乡努尔加村村民朱力德孜•努尔兰一家人异常忙碌,杀马、清洗、熏制,再将加工好的熏马肠、熏马肉售卖,他们每天宰4到5匹马,一天能卖出500公斤到600公斤马肠子,送到酒店、餐馆,一冬天收入在20万元到30万元。
朱力德孜•努尔兰一家人靠养马、熏马肉致富,胡阿根村的村民巴特力塔依·夏肯一家则靠养骆驼增收。他家饲养了100多峰骆驼,其中产奶的有十多峰,看到白哗哗的骆驼奶每天变现,巴特力塔依·夏肯十分高兴。
巴特力塔依·夏肯说,我有14头骆驼正在产奶,一头骆驼大概产奶2公斤,一公斤奶卖35元,一天的收入大概有900元左右。
在三工镇常胜村,村民王建芳家依靠养殖的80多头驴也实现了增收致富。看到特色养殖带来的效益,她还准备扩大规模,养殖鸸鹋、鸵鸟等。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近年来,昌吉市在发展传统特色养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牧结合养殖、家禽混养、旅游+特色养殖等模式,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品牌创建等有效措施,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规模化、高效益发展态势,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从事特色养殖的农牧民有1000多户,养殖品种有马鹿、马、驴、骆驼、鸸鹋等,存栏量达到了1.1万匹(只)。(昌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华 加孜拉 通讯员 马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