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工镇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掀起增收致富“新浪花”
引凤造血,激活产业引擎。加快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成立六工镇强村富农联合发展公司,通过整合镇村资源,承接多元化项目,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发展模式,积极与河南南阳中美康艾灸产业基地洽谈合作,申报艾草产业园项目,打造艾草种植产业园和艾灸体验馆,逐步建成艾草种植、加工、销售、文旅开发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探索渔产品聚集发展新路径,形成休闲垂钓、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目前,打造艾草种植基地500亩,新建高标准循环水养殖车间1个、罗氏沼虾养殖温棚1座、南美白对虾大棚2座,投放虾苗7万只。聚焦特色,打造旅游品牌。构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竞争优势,开发新疆首家种子博物馆、古榆文化园、百年史料馆、渔家观鸟台、“彩虹村”“烧烤节”“花海”等特色旅游景点,完善亲子游、自助烧烤、采摘、产品售卖驿站、精品农家乐和民宿等基础旅游设施,创建油菜花节、葡萄采摘节、赛龙舟等品牌活动,打造“近郊徒步亲子观光游、醉美六工深度体验游、西域水乡环湖骑行游、爱尚乡村休闲自驾游”四条精品旅游路线,初步形成集“赏、游、学、玩、摄、食、购”于一体的特色旅游体系,吸引人流带动村民增收。今年以来,接待游客9万余人次,累计收入800余万元。授之以渔,培育实用人才。建立健全实用人才培养机制,组建技术指导小分队,赴田间地头、养殖现场、农牧家乐提供果蔬、粮食、水产等农产品种养殖培训和特色烹饪技术指导,打造一批掌握特色种植、渔业养殖和烹饪技术的“土专家”“田秀才”队伍,逐步提高农村劳动力增收致富能力。同时,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造“王渊工作室”,着力挖掘培养乡村文化能人,策划举办书法、国画等公益活动,让传统文化在基层一线提炼升华,营造崇尚文明新风气的良好氛围。 目前,开展培训4期、500余人,举办活动70余场次,参与群众1000余人次。(宋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