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温室让西红柿苗“会说话”!昌吉市这个基地年产值瞄准200万元
昌吉市佃坝镇土梁村果蔬繁育基地
近日完成智能化升级
通过科技赋能
推动设施农业提质增效

在土梁村二片区果蔬繁育基地
15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内
一株株西红柿苗在栽培槽中
舒展枝叶、长势喜人
一派生机勃勃的现代农业生产景象

果蔬繁育基地设备采购及安装项目负责人王向川介绍,这些智能设备,可以根据植物需求设定温度、湿度,可以精准控制水肥。同时,还能根据天气变化自动调节施肥、灌溉频率和温室内环境,种苗成活率比以前提高了30%。通过科学管理,精准控制基地作物的口感和品质。
该项目总投资682万元
是福建泉州援疆支持的乡村振兴项目之一
配套保温、补光、水肥一体化等先进系统
为果蔬营造精准可控的生长环境

果蔬繁育基地智能温室大棚管理员李刚介绍,这个温棚共定植西红柿苗4.32万株,每株西红柿苗长成后的产量有10公斤至12公斤,总产量可达到50吨,预计今年的产值可达200万元。
土梁村果蔬繁育基地的智能化升级,是佃坝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项目。该基地由村集体牵头运营,主要种植番茄、水果黄瓜、彩椒等特色攀藤类果蔬。依托智能设备的精准调控,基地不仅能提升果蔬的产量与品质,还大幅降低人工成本,有效推动设施农业向集约化、高效化方向发展。